后纸媒时代七大假设:综合门户新闻网为主轴

2013年12月30日18:04  钛媒体
纸媒(资料图) 纸媒(资料图)

  最近大家都在谈纸媒的转型,有讲内容为王的,有讲整合为王的,有讲纸媒从业者终会被新媒体收编的;前天还在百度百家上看到说不要为纸媒转型瞎操心的……不管怎么说吧,其实,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,观点都差不多,说内容为王的,不过是说内容是第一生产力,说整合为王的,也不过是将内容的质量当作前提和基础,至于那位说不要为纸媒转型操心的,也不过是特指不用为纸媒从业者操心,而不是“不要为纸媒操心”,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影响人群和消费人群,不操心怎么行?

  所以,我觉得各位老师的观点其实都差不多,作为行业从业者和观察者,想必都没有那么极端。因为对媒体和新媒体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,也来操一回闲心,与各位探讨一下这方面的话题。

  纸媒转型的两极思维:事和人

  纸媒转型是大的趋势,但最终以何种形式呈现,现在还难以下结论。因为这不仅仅涉及文字载体和传播平台的转化,同时还有大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的流向问题,国有资产转换的问题,在编领导的调配问题,政治性传媒和社会性传媒的角色定位问题……经过十数年的自我阉割,纸媒开始向前走了,但前面还有很多岔路口,而每一条路都有成功的可能。

  纸媒转型,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:第一个方面,是看事。就是看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,也就是纸媒消失、网络媒体新媒体渐成主流的这一发展趋势;第二个方面,是看人。也就是人性、人的活动、制度环境对人的影响等人的规律。

 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好比是鸡和蛋的问题,很难准确说出谁是施力者,谁是受力者。这也正如当下正在讨论的制度与人的问题,有人说好的制度靠高觉悟的人推动,有人说高觉悟的人靠好的制度去培养,其实两者并不对立,都是同步渐进的关系。有点扯远了,我只是想更清楚的说明前述“事”和“人”两者的关系。

  纸媒转型的七个假设

  先来看“事”的层面,即媒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方面,随着经营成本的提高、新闻信息的滞后、与用户缺乏互动、广告收入的逐年下滑,以及新型媒体的挤压与政府对新闻控制与管制的(相对)弱化,纸媒正在从无冕的神坛下滑,这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。在这里,我想提出的是,假如纸媒消失了,媒体格局会是什么样?不敢断言纸媒终极转型形态会是什么,但在转型初期,整体的媒体环境可能会同时存在以下几种形式:

  1、综合门户新闻网为主轴。

  作为目前新闻聚合的核心平台,门户网站是新闻的主要出口,经过近20年的媒体经营、探索和实践,已经形成完整的、和传统媒体相区别的采编和营收模式和能力,在后纸媒时代,将会迅速完成新闻话语权的接管,成为新闻的主要平台和信息(批发)出口。其内容集成将包括自采(本身集采编一体的体系将更完善)、合作(和二级区域网站的内容合作)、自联盟(基于自身的区域频道内容聚合,如新浪地方频道、腾讯在各省市的大X网集群)、自媒体(各类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输出)四大类。这一类的综合门户网,还是以新浪、腾讯、网易、搜狐四家独大,四大平台将掌控并共享(内容同质化)着主要的新闻内容,他们的新闻媒体性质也将更明显。

  2、党政门户为主体。

  主要指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媒体/通讯社,作为政府信息第一出口,其地位自然不容小觑,虽然不乏新型媒体运作的精英,但固于媒体属性的原因,内容经营上还是以国事为重,欠接地气。这里省略510字。

  3、专业网站为亮点。

  如财经、文学、时尚、理财等等细分的专业网站,在后纸媒时代必然会自成一派,它们将主要以深度、调查内容为主,人群更精准更聚焦,在内容有偿消费方面,单人消费比例会增加。这类网站的主要瓶颈在于经营成本,说的再俗一点,就是钱从哪里来?在一个文化版权为粪土的时代,内容剽窃的负罪成本太低了,严重打击了这些专业人士的活路。不过,在后纸媒时代,也许将看到一线曙光——新闻/内容收费是不是迎来了契机?如果理想化一些,打个乌托邦的梦想比喻,实现新闻付费的阶段,通过出售内容进行获益,专业网站也会活的滋润有色。这样说,似乎又回到了传统媒体的经营思路,但目前来讲,谁又能知道这不是未来专业网站类媒体的一条康庄大道呢?

  4、垂直媒体为边缘。

  如地产、家电、汽车、美食等,这一类媒体在过去的几年十几年,都活的有声有色,这主要得益于其浓厚的商业化运作性质,诞生之初,就拥有丰富的商业基因,一头为消费者提供测评性质的体验,一头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用户人群,两头都取悦了,自己过的便也相对舒坦。后纸媒时代,对这类网站也将受益匪浅,但整体的运营格局应该不会变,比如,自传统纸媒相应版面中解放出来的企业品牌,将商业投放计划可能就会搁这里了,可经营模式和内容,至少在后纸媒初期,是不会有大的变化。

  5、区域网站成体系。

  中央级、门户级的网站都找到了生存之道,区域性网站难道站着等死不成?这个区域性网站概念包括省一级、市一级,甚至县一级,数量上非常庞大的。不知道是不是未雨绸缪,早在几年前,新浪、腾讯就开始铺设区域新闻基站,在新浪方面,包括现在的微博,都招募有独立的区域运营联盟,而腾讯“大X网”战略,也在两年前就铺设的差不多了。面对激烈的市场挤压,区域网站的生存也很艰难,但俗话说的好,强龙压不过地头蛇,区域网站的出路还是会有的,只是在内容和运营方面可能会更侧重于服务,同时也会与门户网站进行内容合作,甚至就类似于现在的纸媒与门户的合作一样。

  6、论坛媒体偏安一隅。

  网络兴起的时候,是论坛最风光的时候,记得02年上天涯社区的时候,天涯社区还是一个以聊天为核心的交友平台,现在已经成为提论坛必天涯的口碑,而先天涯而起的地方论坛,成为第一批冲浪的人们的精神家园,当时的信息量和互动量都非常大,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,而且初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,都死在过河摸石头的路上了。现在,纸媒瓦解,唯一能够与新闻网站相抗衡的媒体形式,也就是论坛了,它亦站亦坛的形式,也会聚合大量的人群,人以类聚,物以群分,凑热闹是人的本性,论坛很适宜人的这种存在状态。

  7、是不是总觉得缺点什么?对,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搞明白——纸媒解散了,纸媒新闻集团干嘛去?

  也都宣告破产?还是转行做实体或做投资?可以预想,如果纸媒陷入最后的存留抉择,媒体行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“新闻牌照的发放问题”,也就是媒体和媒体人的从业资格认证问题。虽然前几年对网站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都提出了资格要求,但目前还属于规范层面,未来将会具体到执行层面,而且会越来越严格。在“谣言”满天飞的背景下,加强舆论管理,定是大势所趋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传统纸媒集团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,按照天朝的一贯逻辑,拿到“新闻牌照”的,一定是以传统媒体为优先,因此,传统传媒集团的两条路就这样出来了,一,不差钱的,摆脱传统束缚,另辟山头,从网站媒体层面再来构建媒体经营思路,或者收购其他网站,重组、合并,共同打天下;二,差钱的,与没有获得牌照的网站合作,我的资格,你的平台,我的执照,你的店铺,然后就一起开门迎客了。

  也许还有人问微博、微信怎么办?这一类自媒体的位置在哪里?在以上几类平台为新闻聚合平台的背景下,微博、微信只会是分发信息的零售站,作用类似以前的报刊亭,只负责碎片化信息的扩散,比如说主业是卖报纸卖杂志,但同时还会卖茶鸡蛋矿泉水,再有商业头脑一些还会装个电话当收费电话亭。

  纸媒转型,媒体人何去何从?

  由于曾在报纸、杂志各待了一年,所以我总在想,如果现在我还在媒体,我会如何抉择?如何从媒体人的角度去理解纸媒的趋势?从纸媒到网媒,就像从石头上刻符号到羊皮上画圈,从竹简上刻字到纸上手书一样,是一个时代的变革过程,谁也阻挡不了。但是,在这里同样存在这样一个问题——纸媒转型,并不仅仅是“纸”的问题,还涉及“人”的问题,即媒体从业者的归属问题,我们所言的转型,是整体行业的转化,如果媒体人没有成功转型,也就说明纸媒没有成功转型,而是被无情推翻了。

  那么,媒体人如何转型?根据网络数据,截止去年12月,全国记者证(包括下发的和申请的),共有二十五六万,这只包括有资格的采编人员,加上没有记者证的记者,以及非记者的媒体从业人员,以1比4计算,全国有100万从业者,这些人如何转型?按照一般的逻辑,这些人一部分由网络媒体收编,另一部分成为自媒体的内容供应商,一部分去企业做宣传去了,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。

  1、纸媒末年,纸媒从业者在想什么?设身处地地想,更多地是对旧平台的无尽怀恋,不管畅想也好,展望也好,恋旧是必然的,除非领导确定说我们要破产了,你们去另谋生计吧。如果传媒集团、报业集团面临这样的抉择的时候,他们必然会与老东家捆绑,重新开张一番事业——以网络新媒体思维搭建新的媒体平台,这是之余普通媒体人而言。对于领导来讲,让他们如何安置?甚至于他们都很难挣脱体制的习惯,所以,他们也会倾向于新建平台,与门户抗衡。这种思维和人民搜索的概念差不多,多少有一点点那样的味道。

  2、还有一类,将会被门户网站或区域门户或垂直网站等等上述站点收编,成为新的媒体业态中的一分子。早在两年前,曾在南周的傅剑锋入会腾讯的时候,我就觉得媒体换血将会越来越频繁,身边很多朋友也都开始从传统媒体转出,要么换行,要么加盟新的互联媒体,包括钛媒体、虎嗅等一姐,不也都是从传统媒体华丽转身,开始引领商业互联科技媒体的业态么。

  3、此外,随着自媒体的兴盛,也许有优秀的内容制造者会进行自主内容制造,也许会成为专栏的作者,但码字是个知识活,也是个体力活,用魏老师的话说,光懂内容不够,还得会匹配。要想成功,必须抱团。

  4、同时,我们可能还忽略了一类媒体人,就是纸媒时代广告部和发行部的媒体人,他们在纸媒的从业经营,除了会与互联网的媒体经营思维碰撞而产生火花外,也许还会对未来未知的“付费模式”提供新的思路。

  以上,是给媒体人画了一个饼,好不好吃,能不能吃,还有待讨论有待见证,但在未来全民都是内容制造机器的年代,的确如魏武挥老师所说的一样,更需要一个匹配整合、甚至是策划的高手,这并不是说内容不重要,而是说在这样的背景下,几乎不会出现缺少优质内容的现象了,就如现在的纸媒编辑,我掌握有一群撰稿作家,不怕没有稿,在未来,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和聚合性,“自采+约稿+网友即时报”的形式,完全能够满足新闻、信息的内容需求。

  结语:传统媒体转型兹事体大,领导们都在研究,专家们正在讨论,业内人士也都争论不休,所以,我就这么一说,您也那么随便一听,太认真你就输了。(本文首发钛媒体)

 

(编辑:SN009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9名暴徒袭击新疆莎车公安局8人被击毙
  • 体育林书豪6分火箭惨败雷霆 湖人负76人5连败
  • 娱乐张艺谋或缴纳700万超生费 妻:谣言伤害大
  • 财经揭秘习近平就餐的庆丰包子铺:100%国资
  • 科技百度影音下架盗版内容 称转型娱乐平台
  • 博客《私》的奇葩价值观 习就餐后包子铺(图)
  • 读书优劣悬殊: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
  • 教育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:北大八连冠